• Showing results for
  • Asia Pacific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係以蒐藏、保存並發揚台灣原住民之語言、生活經驗及智慧為主之數位博物館。為此而進行蒐集、保存與台灣原住民語言、生活經驗與智慧有關之資料,並加以數位化保存與利用。第二、其知識之推廣透過網際網路強大之傳輸能力,發展線上展示、學習、遊戲與相關服務,使台灣原住民之語言、經驗與智慧得以再現及活用於當代生活之中,以助多元價值之提倡與實踐。並期突破原住民數位落差現狀,除一般使用者便於...
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各國無不從政策面擘劃數位策略,企業面臨最根本的驅動力即是數位轉型,新興科技不斷的演化成熟,數位經濟發展下的產業疆界與價值主張將會被重新定義。106年DIGI+方案配合政府推動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規劃其中「數位建設計畫」,以「超寬頻網路社會發展」為核心,除了寬頻建設外,同時推動網路安全、數位內容、數位服務、人才培育等基礎建設,以完備發展DIGI+方案的碁石,並契合蔡總統「數位國家、智...
本館原為「三義木雕藝術展示館」,是臺灣省政府建設廳為推廣木雕藝術,於一九九○年三月破土興建;同年五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依據「加強文化建設」方案重要建設事項:「發展地方特色館」,擇定苗栗縣以三義木雕為地方特色,設木雕專題博物館,復於一九九二年四月核定列入國家建設六年計畫的重要文化建設專案,撥款新台幣五千萬充實展示工程。本館隸屬於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於 一九九五年四...
國立清華大學在台灣復校後,已逐漸從以理工科技聞名,轉型為兼納人文社會科系,多元均衡發展的全科大學。近年來,清華大學不僅蒐羅關乎本校發展的史料文物,也注重近現代台灣文獻之收集。 2008年始,本校中文系楊儒賓教授伉儷將多年珍藏之千餘件近世東亞儒學相關書畫與貴重書籍捐贈予本校,創作者包括中日鴻儒、官員、書畫家、僧侶、漢學家、外交使節,也涵括常民史料、甚或個人文書等,時間早自中國明清與日本江戶時期,下達...
以「品味」、「品質」、「品牌」建構臺灣文化的「心靈故鄉」本館的經營主軸有三:一、發掘過去生活的「品味」:以更深度的視角,發掘固有文化的魅力,從俗民生活中萃取出代表臺灣的顏色、線條、空間,提煉出特有的文化元素,建構以臺灣文化為主體的生活美學觀。二、提升現在生活的「品質」:強化生活美學論述,輔導地方整合具象物質與抽象精神的一切資源,引發民眾省思生活美學,建構優質的...
Agree